清晨的古老村庄,空气干巴巴的。第一缕晨曦射入旧街巷的时候,一位早起的老人,就在老宅的门外,就着面盘慵懒地洗漱。洗漱完毕,也没觉得怎么神清气爽,那老人便侧着头,眯着浑浊的双眼,看了一眼村口的老槐树。
在老人的印象中,多年前早晨的空气都是润润的,甜滋滋的,不像现在这么干燥无味。而街口的老槐树,以前也是亭亭如盖,枝繁叶茂。正因为这棵不知活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的老槐树,所以这个村子一直叫槐树根。
自从二十多年前一记天雷劈下,老槐树断了一根枝丫,便一年不如一年了。那根被雷劈断的老枝丫很大,主干处需要两人才能合抱过来。因为老槐树在村民心中已是神圣之物,逢年过节都要备香烛供品前来祭祀,所以断下来的树枝,也没人敢动。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全村各家各户都应该捐献供品香火,请来道工做一场功德法事之后,再由青壮年二三十人,合力把这根折断的树枝搬到村后的东胜山上。一则树枝可以继续受这一带的地脉生机浸润,另外应该也会反哺这一带的风水气运。
但村中一个中年男人陈汉,觉得这么好的一根树枝,可以分解出不少木材柴火;白白丢到山上任其腐烂,岂不浪费得很。陈汉年轻时就是村里有名的二流子,好吃懒做,为人凶悍,一村老少,都不敢惹他。如今虽然已经成家立业,依然仗着一股横劲,经常欺压乡里。
陈汉召集了自家兄弟子侄五六个青壮年,抄了锯子斧头,气势汹汹的就来分解那根断枝。村民们纷纷劝阻,陈汉一伙不理;最后听得烦了,抄起家伙就要对付前来劝阻的村民。大家只好作罢,本来已经集合了的一些拜祭供品,便由村中老人主持,在槐树根草草做了一场祭祀,连道工都没来得及请。
把那根枝丫扛回家之后,陈汉当年就突然发病,暴毙于家中。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地打工的,两年后死于一次工伤事故。小儿子原本买了辆面包车在村里跑客运。一次从村里拉客去往黄江镇,结果半路翻了车。奇怪的是,翻车后一车乘客都毫发无伤,唯独陈汉小儿子的整条脊椎被变形的驾驶室挤压得跟那老槐树的枝干一样歪歪扭扭的,从此再也直不起身来。
陈汉的那些兄弟子侄,这些年也是家中诸多不幸,离散的离散,搬走的搬走了。村中人都一致认定他们是触犯了神灵受的天谴,也愈发相信村口的槐树是坐镇本地风水气运的神树。
只是那场雷劫之后,老槐树枯死的枝叶一年比一年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外人看来,老槐树依然是顶天立地,枝叶繁茂。但村中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清楚,老树如今的生机光景,还不如二十多年前的一半。
村后的半山之上,一片晨曦薄雾之中的东胜书画院,云气氤氲,生机充盈。今天并不是书画院开放的日子,所以大门紧闭,那门卫阿叔在院子内的小亭中闲坐,泡着功夫茶。用这清冽的山泉水,在一处汇聚灵气的风水大阵中泡茶,其实也是他修行的一部分。
一壶茶,两支烟,一坐就半天。典型的老广东人生活。
沈万洲则在内堂展厅中的一幅行书卷轴跟前,伫立不动;那卷轴上书“功德”二字。沈大师并没有在此孤芳自赏的雅兴,他每天一幅幅地看这些字画作品,只不过是在核验,看其中汇聚的山川灵力,又浓厚了几分。
每一次,他看这幅“功德”书法,时间都会久一点。一直看到面露微笑,默默点头,才会继续去看其他画卷。
但是今天,他在这幅卷轴跟前已经站立了近半个小时,面上一直没有任何表情。两个笔法遒劲的大字,浓浓的墨韵好似突然减淡了一些。沈万洲眉头一皱,周身一阵强大的气机,瞬间往四面
八方扩散而去。老画家的左手掌中,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对羊脂白玉的保健球,正在圆转搓#弄。
白玉球越转越快,沈万洲双眼死死盯住那幅书法,似乎十分费劲,渐渐的开始额角见汗。那功德二字的墨韵,终于停止消退,甚至似乎还略有回复。然而此处风水大阵中的气运流转,便似别人拦腰截断了一般,无论如何努力,也最多只能保住画卷原有的灵力不失;只要稍一松懈,那纸面上的墨韵便源源不断消逝。
近二十年光阴炼就的法宝,其实也不算什么;对于这个境界修士数百年的寿元光阴而言,那只不过是旬日之间的功夫。但来人既然如此明目张胆,沈万洲是不甘示弱。
山巅之人,一生之中也未必遇得上几个对手的。
沈万洲须发皆张,面色通红,手中的白玉球已不见球形,只见圆转轨迹。周身迸发而出的气机阵阵加强,甚至空气中的虚空涟漪,也已经肉眼隐隐可见!
突然啪啪两声,无数白色玉石碎片从他手中散开落地;那对玉球,竟已砰然碎裂。
风水大阵的气运流转恢复如初,而“功德”画卷的墨韵,总算没有太多损耗。
庭院中的看门阿叔,看似虚脱地半躺在亭子中的一张竹椅上,浑身湿透。他并没有参与这场斗法,只是身处阵中,那强烈无匹的风水气机律动,销魂蚀骨,吞侵生机——他一直在努力自保。
一个身材瘦小,精神矍铄的黑衣老者,越过墙头,好像从天而降;然后信歩直入展厅 -->>
第八十二章 没见过这么护犊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