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刘芳好奇,除了新来的两位同事外,其他人也都好奇。
因为陆家去年为了大儿子下不下乡的事在街道办大闹特闹,尤其是陆母,差点喝了农药。
倒不是为了不让大儿子下乡,对着他们这群工作人员威胁要喝农药。
而是拿着孝道威胁儿子,说是他要是不下乡,就在他面前喝农药死了算了。
反正那件事闹得特别大,陆家父母只偏心小儿子,对这个大儿子从小不管不问,担心他不下乡以后会妨碍到小儿子,便逼着他不得不下乡。
他们街道办也不是没劝过,最后闹了足足半个月,陆家大儿子还是走了。
可刘芳他们没想到,人家下乡了一年怎么就回来了?
熊萍叹了叹气,“不回来不行啊,人病得变得不成样了,那边的生产大队怕不好交代就把人送回来了。”
是真的病得特严重。
她亲眼见过,和去年一比完全像是两个人,那脸颊都瘦得凹陷下去了,几句话都说不过来得喘半天气,偏偏人成这样陆家的人还拦着不让他上门,说什么小儿子结了婚,他这个当哥哥的待在家里不方便。
最后没办法,便想着来这边申请一下房子。
可他们这边的房屋本来就很紧张,她也是看在陆家大儿子可怜的份上想着帮忙走走程序,就算没法弄到房屋好歹也给他找个住处。
但结果一查,人家的户籍现在还在生产大队,要是不赶紧转过来,就会被当作盲流处置了。
熊萍有些无奈,“他家的人是不管不顾,他自己病得都快爬不起身,总不能我这一个外人替他签名担保吧?”
王主任皱了皱眉头,“你去一趟知青办,把情况说明一下请他们的工作人员上门协助处理。”
“那行,我现在就去。”熊萍收拾了下东西,跟着就出了门。
而办公室内也没安静下来。
一个个都在议论着陆家的事。
“原先他邻居还说,要不是亲眼看到是他妈把他生出来了,她都得怀疑这大儿子是不是捡来的。”
“偏心偏成这样我还真没见到过。”
姜双双对这事不是很好奇,连见都没见过的陌生人,自然不会引起她的注意力。
她更好奇的是另外一件事。
见王主任端着茶杯去倒水,她紧跟着站起来跟了上去,“主任,我有事想请问一下。”
“你说。”王主任对着小姜就忍不住露出温和的笑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姜的名声传了出去,最近这段时间他们管辖的区域一直很安静,住户之间那是一片和睦,连着好几天他们都没出现场了。
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姜特别旺街道办,除了入职的第一天忙得不行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特别地清闲。
她想着要是能一直这么清闲到她退休,那得多爽啊。
所以很难不对小姜露出笑容,还主动道:“你要是有事就尽管跟我说一声,不忙的时候就当你出现场了,毕竟谁家没有个私事要办呢,你说是吧?”
“谢谢主任。”姜双双道谢道的那就一个快。
这不明显这就是“带薪旷工”嘛,不过这次她倒不是为了请假的事,她问:“主任我想问一下,如果给下乡的知青一个工作指标,那她能再调回来吗?”
王主任皱了皱眉头,她没马上说话,而是把人带到了楼梯口才小声道:“你是替你大姐问的吧?”
姜双双点了点头。
王主任一看心里就叹了口气,不过也是人之常情,之前就知道小姜的对象上门做客,对象都带进了家门那大喜事肯定也是迟早的事。
人家又是部队的兵,小两口肯定不会相隔两地,要不然一年都见不到几次面,前些日子她和熊萍就聊过,说是小姜肯定在这待不长。
可没想到会这么快。
倒也能理解,如果小姜真的要去随军,她的工作指标总得有一个人来接,她大姐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只不过,这个事还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她说着:“这两年下乡的号召喊得越大执行起来却越困难,想要你大姐回城并不是有个工作指标就能行,西城那边的邹家和你的打算差不多,他们办了整整三个月到现在还没有把手续办下来......”
去得容易回来难。
知青办现在的工作量比他们大得要多,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太敢下乡。
尤其是下乡知青们一封一封信寄回来,是个人都会害怕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发生什么意外。
而且农活也不是那么好干的,不说他们这一辈,就说现在城里年轻人哪个是干过农活的?
但凡下乡的知青就没有不诉苦。
没去的不想去,去了的想回来。
要大批量的知青又回城,那这个号召还有什么用?
所以原先确实有过程序,只要在城里有工作指标也不是不能回,但是这一项要求想要完全落实下来真的太难了。
从地方上的大队到公社再到市里,程序都不知道要走多少回,那边走完了还得他们这边再受理,先推一天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得了。
就像邹家,到现在三个月都还没办完手续。
再来小姜和邹家的情况还不同,在小姜大姐把手续办完之前,小姜
-->>
66、第 66 章(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