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的条件在贤长大队不算好。
家里人口倒是不少,冯大妈生了三儿一女,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连带着她都是干活的好手,家里硬要说干不了活的,除了才两岁大的孙女之外就是她家男人了。
冯大海生得不高不矮,但和自家婆娘站在一块,矮了快有半个脑袋。
人生得矮,身子也不好。
本来冯大妈还想着儿女生得多,等长大后能帮着忙活,她日子就能轻松很多。
只可惜,冯家两老接连生病,她自己亲妈瘫在家里被哥嫂赶出来,也是她接回来照顾着,虽然三个老人一个没留住,但好在也算是尽了孝,心里也没什么遗憾。
唯一不好的是,三个老人治病看病的花销让家里欠了不少外债。
她和儿女们好不容易在三年前还完欠债, 还攒了些钱给老大娶了个媳妇,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自家男人又患了富贵的毛病,干不动活还得月月拿药养着,不过有一大家子供着冯大海一人,倒也不是太困难。
就是二小子的婚事得往后推一推,原先想着再攒两三年的钱,攒够一笔彩礼就给二小子讨个媳妇回来。
结果没想到,他大哥才结婚不到两个月,冯二川这个狗东西就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漂亮漂亮的媳妇,彩礼一分钱不要直接拎包就住了进来。
原先是又欢喜又担忧。
喜得二小子不用打光棍了,忧的是人家一个城里姑娘,谁知道哪天会不会回城?万一能回城她拍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不单单她担心,她还知道大队里还有好多人等着看笑话。
就比如前道的奉寡妇,别以为她不知道,她嫁给冯大海时,奉寡妇就盯上他了,只不过冯大海眼光不少,哪个都看不上就看上了她。
奉寡妇后来只能嫁给别人,结果没几年男人就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
明明和她家没关系,这奉寡妇就恨上了他们一家,老是攀比不说,一旦她家出了什么事,就能听到奉寡妇幸灾乐祸的声音。
一开始冯二川娶了姜欢欢,奉寡妇就嘲讽他家新娶的媳妇迟早就会跑,嘲讽了两年姜欢欢还是好好住在冯家,她又阴阳怪气说城里儿媳怎么了?要是心疼闺女哪里舍得让她下乡,离得这么远又不能拉扯婆娘,又是一个娇懒的性子………………
呸!
娇懒怎么了?
是吃她家大米还是让她帮着干活了?
姜欢欢就算再娇气,再懒惰,那也是她家儿媳妇。
别冯二川这个狗东西愿意宠着,她这个正经婆婆都没意见,她一个外姓的寡妇有什么资格在这放屁?
姜欢欢是有点小毛病,但城里来的姑娘也能理解。
虽骄纵但不跋扈,说话时轻声轻语,她这个婆婆要是在外面不护着些,指不准怎么被欺负。
贪吃了点又不愿意干活。
这个不干活可不是下地干农活。
好几次她亲眼看到冯二川这个狗东西偷偷给姜欢欢洗里衣,连袜子都是他亲手搓的。
那真的是没眼看!
可没办法,冯二川自己心甘情愿,她还能说什么?
唯一觉得不高兴的就是结婚都快两年了,姜欢欢一直没把结婚的事告诉亲家,搞得他们有多见不得人似的。
冯大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布袋子。
分别往里面舀了五斤左右的稻米,她递给闺女,“你两个嫂嫂一人一袋,等会你提醒一下你二哥,让他把这袋子粮食一并带去邮局,给他丈母娘家寄过去。”
两个儿媳妇一人五斤,不偏不倚。
等再过几年就得分成四份,四个儿女一人分一些,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生养了这四个孩子。
平日里虽然气人了一些,但一个个都是干活的好主,也没那么多的坏心思,全家和睦就已经很满足了。
即使以后都成了家要分些东西出去她也乐意,没办法啊,她家孩子一个个都能干,哪怕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波折,但全家一块干活劳务,再大的波折他们都能跨过去。
孩子们小的时候那才叫困难,老的要照顾小的也要照顾,担子都压在她和老冯身上,老冯那一身病也是被累出来的。
当年老冯查出毛病,她唯一庆幸的是还好,要是早发病两三年,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撑下去,现在子女都有一身的力气,只要继续好好干着,总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1000......
冯大妈深吸一口气,仰头就大喊着:“怎么还磨磨蹭蹭?是不是得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身啊?冯二川,你这个狗东西赶紧给我滚起来!”
吃个饭还得三请四请,一天不被骂几次就跟不舒坦似的,这小子生来就是欠骂。
“妈,我们起来了!”姜欢欢先出了门,身后跟着的冯二川手里拿着一顶草帽。
这顶草帽和其他人的还不同,上面还绑着一根粉色的布条,戴着时还能在下巴上打个蝴蝶结,既牢固又美观。
其他人都以为是姜欢欢自己给自己做的,还夸她城里人手巧眼光又时髦。
可其实是冯二川大晚上点着油灯在屋里一针一针缝起来的。
吃了碗热气腾腾的糊糊,出门时手里还拿着两个烤红薯。
很小的一个烤红薯,也就巴掌大的样子。
但这种红薯烤出
-->>
64、第 64 章(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