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26 黄河口岸

并不复杂,距离冬季也就一个多月了,京中士民尤其是富贵之家都开始屯石炭了,来自河东的炭商们也开始往洛阳输送,作为南下洛阳的两大口岸之一,河清渡自然承担了巨大转运需求。

  翻掉的那艘私船,正是转运石炭,因为超重(翻倍的载重量),被风浪打翻了闻言,刘旸思索少许,问道:“遇到这等情况,一般是如何解决的?

  金士廉答道:“也需分具体情况,似此私船,船翻货毁,大抵只有赔偿货主了!

  刘旸眉头稍蹙,道:“一船石炭价值不小,这摆渡转运,本就只赚些辛苦钱,如何赔偿得起?

  徐士廉道:“臣明白陛下体恤下民之心然船翻货毁,确是船家之过,货主将石炭从河东运输至此,又何尝容易,因此,理当赔偿。”

  至干如何赔偿。“徐士廉看了皇帝一眼,继续道:“船家若家资足够自然最好,若是不足,或可借贷,等船打捞起,修好之后,继续跑船还债。再不济,亦可加入船帮,单打独斗,对此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终究不足”

  徐士廉嘴上如此说着,心中却不免暗暗叹息,他当然明白自己提的解决办法没有一件是容易的,若是家境拮据,一个不留神,这船家一人一船甚至一辈子都要套到此事上了。

  然而对此,徐士廉并不能多说什么,至少不能因为怜一人而坏了整个市场秩序。

  事实上,徐士廉还清楚,根本不怕赔不起,除了那一人一船,家里总有土地吧,总有儿女吧,能置办出一艘船出来跑货的,多少是有些底气的再怜其困难,也唯叹小民之艰!

  “借贷!”刘旸似乎也一下子抓住重点了,嘴里呢喃着,眉头拧起:“朕听闻,民间高利借贷成风,无数小民,被逼得家破人亡!”

  徐士廉颔首道:“回陛下,确有其事,朝廷在民间借贷利息上,虽有严格限制,但难免有些不法之徒,受暴利所惑,以身试法。官府虽有严厉打击,然终有不及之处………”

  “最值得忌惮的,怕是官私勾结,共同渔利吧!刘旸冷冷道,眼神中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税改过程中,有些人不就是通过借贷之法,将土地分润出去的吗土地就是不在名下,同样把那份收益给赚取了,甚至更多。在朝廷官府这边,还能落一个配合改革,积极忠诚,朝廷还需嘉奖勉励!

  有些人啊!的确太聪明了!凌虐下民还不算,还要将朝廷当瞎子、聋子糊弄!

  “陛下明察秋毫!”感受着刘旸那难平的心绪,徐士廉张了张嘴,道出这么一句话。

  瞥了徐士廉一眼,刘旸深吸一口气,道:“似此等情况,是否可由官府出资贷款,低利助民度过难关?”

  闻问,徐士廉稍作思索,拱手道来:“禀陛下,官府放贷,多针对农村农户,农桑渔牧,多以粮食、种子、农具作为贷资,或遇大灾之年,予以灾难民赈济粮款。

  似此等经营行为,如遇意外困难,多寻求民间借贷,官府对此也是予以支持,并且纾难济困之事上大有鄙夷。

  只是有些奸商劣绅,过度贪婪,苛虐小农,致民贫苦,而各地官府,对此疏于监管,以致惨剧选出,破产灭家者,难计其数”

  听完徐士廉这番分析,刘旸神色变幻几许,很是怅然地说道:“监察监察,监而不察,小民蒙难,众生疾苦,说到底,还是朝廷治政不力!”

  “陛下有此忧国爱民之心,又何愁国家不治,百姓不安!”听刘旸如此说,徐士廉则衷心地抱拳道:“只是还欠缺些时间罢了,假以时日,大汉必是河清海晏,万民必定富庶安康!”

  “朕倒也不需你安慰!“刘旸摆摆手,沉默几许,方悠悠说来:“其实朕心里也清楚,即便出台这等针对普通士民经营困难的官府借贷,在一些贪官污吏的任意曲解下,也可能成为一项欺虐小民的恶政!

  然而,偌大的国家,数以万计的官吏,难道全是不修德行贪婪残虐的奸臣恶吏?

  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尚且为之,何况这利弊参半之事?因噎废食之事,朕不为,扬其长而避其短,才是当为之政!”

  “陛下英明!”

  嘴角依旧难免浮现出少许苦涩,话虽然说得漂亮,但刘畅自个儿,却未必有那么确信,只能向徐士廉交待道:“此事你记录一下,待回宫之后,着有司商讨一番,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观察总结。

  关于借贷事务,朝廷还当予以重视,尤其是那些高利私贷,朕闻之都不免头皮麻,难得自安,是必需严厉打击的!”

  “是!”

  迎风而立,眺望渡头,刘旸的思绪又不禁飘飞起来,开始思虑起大汉的赈济制来。

  作为一个农业为本的帝国,大汉的小农小民们在土地、家庭经营事务上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大灾大难就别说了,就是寻常年景,每到农时,都难免有粮种,耕牛、耕具上的短缺。

  基于此,朝廷也出台了一份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