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人才队伍建设

>
  要想正常运营和维护一个承载数亿,甚至数十亿用户的平台,几千上万名工程师是少不了的。

  将来硅谷产生五万人、十万人的巨厂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听到这番话,周围高管皆露出了思索之色。

  他们突然悟了,复兴工业在亦庄建立的总部可不就是按照入驻十万人的规模给规划的吗?

  虽然整个项目的建设平均分为了四期,但每期入驻员工数量依旧高达2.5万人。

  这哪里是脑力密集的高科技公司啊,简直就像是一家血汗工厂。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生活区、娱乐区、休闲区的大厂科技园区,除了没有配学校和医院,跟上世纪的官企大厂差不多了。

  整体待遇也算是全社会最高的一批人了。

  谷舡</span>当然了,新世纪的大厂没有工人组织。

  高管们现在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夏总做大做强复兴工业的决心。

  原本他们还觉得亦庄总部园区建得过大了一点,只是考虑到房地产很有搞头,加上又有官方提供了项目建设的一半贷款,这才没有进行劝谏。

  沈向阳皱了皱眉,“夏总,我们现在缺乏的是高素质人才,就算把国内科技公司挖空,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那么多的科研人员。”

  夏景行在心中琢磨了一番,发现人才建设的问题确实有点棘手。

  研究院和云与智慧事业群做的都是前沿科技项目,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一般的人才只能当一颗螺丝钉,缺乏的是技术骨干和技术领军人物。

  而且这种人还得是复合型人才,比如说工业互联网,既要懂工业,又要懂互联网,不然做出来的产品可能无法真正解决市场需求,东西都不好用,用了生产效率反而还下降了,自然也就没法获得市场份额。

  夏景行说道:“现在金融危机已经全面爆发了,爆炸的冲击波从银行业席卷到了各行各业。

  各行各业的公司日子都不好过,自然也就削减了广告预算,普通居民则紧衣缩食的减少消费,降低个人债务。

  很多在华尔街混的华侨、华人都回国了,加入国内的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

  这是一场巨大的人才回流行动!

  我们也可以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海外挖点人才回来。

  复兴工业名义上设立在硅谷的国际总部,实际上是我们的流动兵站。

  他们也该发挥作用了,让他们给硅谷的猎头公司发一笔大单,给我弄几千人回国。”

  有高管惊呼道:“几千人?硅谷有那么多华人华侨吗?”

  夏景行微微一笑,“网上不是有人说吗?十万清北复交的学生闯荡硅谷。”

  “哪有那么多!”

  沈向阳连连摇头,“不过两三万人,肯定还是有的。”

  夏景行淡笑,十万人是十年以后的说法,但现在也少不到哪里去。

  特别是现在国内互联网和科技大厂的待遇与硅谷大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选择回国进行创业的人,其他人更愿意待在硅谷。

  “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聘请外籍工作人员?”

  夏景行摊手道,“一家国际大厂,那肯定不止有本国员工。”

  沈向阳问道:“夏总,你是说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和本地运营、研发中心?”

  “包括……但不限于,我想聘请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

  沈向阳眼珠子都瞪大了,这确实有点稀奇。

  聘请一两个乃至一只外国专家队伍到中国工作,其实不足为奇。

  不过沈向阳知道,夏景行肯定是指规模化引进外籍工作人员。

  “夏总,美国白人怕是不愿意到中国工作,人生地不熟的,文化、生活习惯、环境,都与他们的生长环境大不相同。

  除非你加钱,可这样成本就太高了,破坏了薪酬体系,也不太经济实惠。”

  夏景行轻轻点头,这也是他为什么主要聘请华人华侨的原因,尤其是大陆留学生,让他们回国工作,更容易说服,流失率也要低一点。

  “美国人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即使招聘美国人,也只招顶尖科学家。”

  夏景行神秘一笑,“我想去大毛和二毛挖点人回来。

  现在这俩兄弟经济不太好,顶尖科学家要么无用武之地,要么挣不过卖茶叶蛋的。

  我们只要人民币给到位,肯定还是有专家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

  我们这太平盛世,而大毛、二毛日子越过越差,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大毛依靠帮人发射火箭,送送外卖,勉强能挣点钱,但日子还是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