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又见和离

还有数十里,天却快要黑了。

  今夜他们就打算宿在前方一个由寺庙改成的驿馆里。

  从官道往南边的山林里望去,渐渐地,能看到一个建筑显出了它的屋檐。

  “就在那吧真大啊。”杜五郎抬手一指,道:“就是不在官道上,哦,有小路能过去。”

  他看到了官道边另外造出来的小路,倒也方便。

  “这寺庙原本叫崇光寺,建于隋开皇年间,武周时修缮过。”颜泉明道,“它离官道不算远,遂只作简单改建,便当成驿馆了。”

  不同于颜季明被派往河东,颜泉明这两年一直在长安、洛阳一带,作为颜家颇为出色的一个子弟,他虽尽量不招摇,以免树大招风,但也算是薛白的心腹,低调地做了不少事。

  “你记忆真好,这些都记得。”杜五郎感慨了一声,随着颜泉明走了一段,忽然想起来,道:“对了,张出家后,有段时间就住在这崇光寺里吧?”

  “是啊。”

  “那他如今呢?”

  “移居到别的寺庙修行了吧。”颜泉明道。

  “咦?”杜五郎问道:“他的佛法很高深吗?如今每个寺庙里能留下来的僧侣可不多。”

  颜泉明不想回答这些死缠烂打的问题,道:“也许是不想回到宁亲公主身边,努力修行了吧。”

  “颜大哥说话还真风趣。”杜五郎道,“说来,张还说殿下的身份不是……”

  “到了。”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那由寺庙改建的驿馆,能看到马厩里栓着不少的驴、马、骆驼,入内,能看到大院里堆着成箱的货物,留了几个人在看守,显然是大商旅。

  杜五郎四下一看,先去订厢房。

  以前驿馆多是给官吏们住的,分上中下三种厢房,按品级来分配。如今抄没了寺产之后,驿馆的数量增加,商人百姓住驿的条件也就放宽了许多。

  杜五郎与颜泉明是微服私访来的,也不用亮出印信,很快就订到了厢房。还买了一封报纸,竟是当年的,说是长安城发了报纸之后,便有人连同城内要带的信件、物资一起送过来,时效颇高。

  这段时日杜五郎不在长安,遂买了好几份报纸,又要了几个烤得热乎乎的胡饼。

  颜泉明则正在与一个商贾交谈,问河西走廊的商路既然断绝了,为何他们还在走商。

  “郎君不妨猜猜小人准备去哪里。”

  颜泉明道:“我看你们的货物都是关中的特产,而不是西域的珍宝。必然是从长安出发,只是为何不多带丝绸,反而运送更笨重的瓷器?”

  “郎君好眼力,小人们已在长安旅居了两年半了,河西通道不通,不敢轻易行商,这次确实是从长安出来。可却不是返回西域。大唐虽与吐蕃在和谈,可看这样子,今年陇右一带只怕不安定喽。”

  竟是连一个商旅都知道西北会有战事,可见民间也有奇人。当然,事关他们的生计,他们不得不仔细打听。

  他们竟不是要返回西域,颜泉明遂皱眉思索他们要去何处。

  “我知道你们去哪。”杜五郎忽然道。

  “哦?这位小郎君请讲。”

  颜泉明也有些讶异,自己都不知道,一向不太聪明的杜五郎竟是先知道了。

  “你们去蜀郡,把这些货物卖了,买了茶叶、蜀锦、竹纸、丝绸,再回到长安,卖些货,添些货,出发往安西,对吗?”

  “哈哈,小郎君真是聪明。”

  “那是,我一向是以聪明著称的。”

  颜泉明一眼就看穿了杜五郎的把戏,遂从他手里接过那几份报纸看了起来。

  果然,许多事就载在近日的报纸里。

  朝廷如今不让各邦来的使者、商旅滞留在长安无所事事,遣返了一部分,编户了一部分,又在报纸上鼓励商旅采购茶叶,贩往西域。

  报上还说,大唐如今正在与吐蕃和谈,明年开春之前便会有结果,到时与安西四镇之间的道路便会打开。

  现在泡茶已经渐渐开始风靡,若局势真如报纸上所言,自然会是好买卖,滞留长安的商旅们终于也开始动了起来。

  颜泉明却很清楚,所谓的和谈只是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间的谈判,达扎鲁恭却不会轻言罢兵。到时商旅们采购了茶叶,河西走廊若还未打通,看似朝廷失信,可胡商们迫切想要联通西域的愿望,却也可能促成大唐的胜利。

  正在此时西边有快马狂奔而来,扬起尘烟滚滚。

  那马上的骑士人未至,而声先到。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瞬间,驿馆内已有另一名骑士牵马而出,去接这封西边来的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