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师门

他一听就明白,倘若这军器有用,薛白不说献于圣人,那就相当于把原本能得的圣眷分了一部分给王忠嗣。

  这是为何?结交边将。

  薛白亦在试探,见老师如此反应,便知此举太过冒险了,应道:“学生说错了,是献于圣人。”

  “是何军器?”

  颜真卿出自关心,才问出口,须臾意识到不能与学生争功,摆了摆手,“你每多奇怪想法,倒不必给老夫看……”

  “老师请看。”

  薛白已将一个卷轴展开在他面前,让他猝不及防看到了。

  “这是……投石车?”

  “学生猜想,如今的投石车尚可改进,这种配重式的重型投石车,射程、威力或可增加数倍。我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巨石砲’,老师以为如何?”

  “名字不错,图太潦草,若只依此图稿,造不出的。”

  “学生不过略懂大概,目前只有初步设想。具体有无用作、能否造、如何造,还得与工匠商议。”

  “倒懂得事前与老夫通气?”

  “正是如此。老师叮嘱学生安份,学生听进去了,因此特来相问,此事可行否?”

  颜真卿起身,捻须思忖,来回踱步。

  献军器说来简单,但当此时局,势必又要卷入权争当中。可若真依这小子所言,射程、威力增数倍,或可使大唐将士少死许多人。

  终于,颜真卿下了决心,应道:“可行。”

  “学生不是惹是生非了?”

  “你可有相熟的能工巧匠?”

  “还在寻访。”

  ~~

  次日,太学馆中响起读书声。

  杜五郎倾过身子,小声地对薛白问道:“你今日可去丰味楼?达奚娘子想要向你致谢。”

  “忙。”

  薛白专注学习,头也不回地伸手把杜五郎脑袋推开。

  杜五郎想到亲友们的官位都安排了,自己与薛白却连进士都没取得,确实不妥,也决意用功读书。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不知何时又睡着了。

  醒来时课业已结束,旁人都走了,坐在前面的杨暄睡得正香,薛白正在收拾笔墨纸砚。

  “走吧。”

  “今日有文宴,一道去吗?”

  “好啊,文宴怎少得了我,都有谁?”

  “不知。”

  快出仪门时,杜五郎忽提醒薛白看向门外的一人,小声嘀咕起来。

  “看到那位老者了吗?国子祭酒,韦公,讳名一个‘述’字,京兆韦氏。官任太子庶子、银青光禄大夫、集贤殿学士,编修国史十余年,你还是初次见吧?”

  薛白目光看去,韦述六旬年岁、长须花白,牵着一头驴,正往驴背的褡裢里放书卷。

  放好书卷,韦述脚一抬,却没能翻上驴背,他已年迈,身材甚胖,动作笨拙,转头见了两个生徒,招了招手。

  “来,帮老夫一把。”

  薛白遂与杜五郎上前,扶着这位祭酒上了驴背。

  韦述坐定,打量了薛白一眼,问道:“你便是那文才忽高忽低的薛白?”

  “学生正是。”

  “哈哈,颜清臣相邀,你我正要往同一去处,走吧。”

  “……”

  杜五郎不由又是眼睛一瞪。

  此前陪博士、司业喝酒,已闹出了好大一桩春闱案,这才平息了几日,却又要陪祭酒去喝酒。

  到时若再闹出一桩秋闱大案,又如何是好?

  ~~

  作为堂堂国子祭酒、当世文史泰斗,韦述的宅院很大,不愧是京兆韦氏门户。

  可入内一看,韦宅却与薛宅一样是“删繁就简”的空旷朴素风格。

  韦述却不是因为赌博,而是因为家有藏书二万余卷,全都是他买来,亲自校阅刊定的。

  另有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古碑、古器、药方、格式、钱谱、玺谱之类,当代名公尺题,无不毕备。

  老者一路炫耀,入了大堂,便招呼老仆去沽酒。

  不多时,有四个中年人联袂而来,其中两人正是颜真卿、郑虔,另两人则都是三十几许年岁。

  “哈哈,薛白已在,清臣既到,可算是把‘韩愈’凑齐了。”韦述抚掌大笑,“引两个小的见礼吧。”

  众人都笑。

  颜真卿年岁较长,也不客气,引见起他的两个好友。

  “萧颖士,字茂挺,人称‘萧夫子’‘文元先生’,兰陵萧氏,南梁宗室后裔,鄱阳王七世孙。四岁赋文、十岁补太学、十九岁中状元,先授秘书正字起家,今官任集贤殿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