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六章 墙内血战

  父可敌国正文卷第八二六章墙内血战首先对明军造成杀伤的,是石墙上的日本弓手。

  这些弓手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射术精湛,战法也很高明,看到明军身着盔甲,还顶着盾牌,便朝他们的脚上射去,不断有明军惨叫着倒地。

  后方明军见状赶紧一面抢回伤号,一面用火铳、碗口铳、弓弩向城头射击,压制日本的弓箭手。

  一时间墙上墙下,矢石横飞,不断有日本弓手中箭落下石墙,但他们却十分顽强,一直顶着明军的弹雨,向缺口处放箭,试图尽可能杀伤进攻的明军。

  但明军更加顽强勇猛,他们举着盾牌,顶着箭矢,踩着残垣断壁处的碎石,一股脑冲上去,向着石墙两端的日本弓兵发起了进攻。

  日本弓手只好且战且退,对缺口处的攻击戛然而止,明军大部队趁机冲过缺口,便看到漫山遍野的日本兵,已经严阵以待了。

  日军分成泾渭分明的一个个方阵,打着各式各样的军旗。明军将领在战前培训中,突击学习过九州主要大名的徽章旗号,依稀能辨认出有少贰军、大友军、岛津军、臼杵军、户次军、松浦军、菊池军、原田军、小玉军……九州的土豪齐聚一堂了属于是。

  不说别的,这乌压压好几万日本兵站在眼前,最近的前锋跟他们不过百步,压迫感还是很强的。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明军没有丝毫慌张,先头部队用盾牌组成防线,掩护不断到来的后续部队列阵。

  见明军不再上前,担任先锋官的少贰家大将少贰赖丕,便挥舞着折扇,指挥少贰家的精锐部队主动向明军发起进攻,试图趁其兵力还没展开,将其消灭在石墙之下。

  头戴斗笠,身穿简单胸甲的少贰家精锐士兵,手持倭刀和长矛,气势汹汹的朝着明军发起了猪突。

  明军将士沉着应战,先用火铳和弓箭对倭寇造成一轮杀伤,然后前排明军用盾牌抵挡住倭寇的进攻,后排明军频繁刺出丈许长枪,不断捅穿日本兵的身躯。

  但少贰家的精锐部队悍不畏死,他们前赴后继的密集冲锋,也给明军防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有明军的盾牌被倭寇抓住,拼命往外扯,明军将士赶紧死死握住盾牌,使劲往回拉。

  明军身大力不亏,一个倭寇根本拉不动,但架不住倭寇人多,两个三个扑上来,一起把盾牌扯开。

  这一破绽迅速被其它倭寇利用,从盾牌闪开的空挡刺入长矛,直接扎透了明军的盔甲,刺入他的体内。

  而那些抓着盾牌的倭寇,也被明军身后的长枪兵悉数干掉。

  将那个手持长矛的倭寇捅了个透心凉后,一个长枪手松开了手中长枪,上前捡起阵容同袍的盾牌,补上防线的缺口……

  防线的每一处,都在激烈的争夺着。两种语言的喊杀声震耳欲聋,每一瞬间都有许许多多士兵丧命。

  第一道防线的明军将士,苦苦支撑盏茶功夫,忽然见到头顶飞过许多葫芦,落在日军阵中,居然爆炸四起。后排的日军纷纷被炸倒在地,一下就乱了套。

  那是身后明军终于攻占了墙头两端,开始从墙上往下扔‘葫芦飞雷’。

  这可不是老六山寨的手榴弹,而是从晚唐就出现的诸多投掷火器中的一种。具体造法是,将晒干的葫芦掏尽籽实,然后把火药装进去,再在葫芦的颈里塞上火绒作引线。

  作战时,先将葫芦放在网兜中,点燃引线后,抡起来甩出去,可以轻松飞出百步远,有经验的投掷手还可以掌握时间,让其在敌军头顶上爆炸,造成杀伤。

  老六只是在观摩了葫芦飞雷的演示后,提了小小的建议,譬如将葫芦外壳换成陶瓷的。譬如在火药里掺上铅子、铁片之类的尖锐碎屑……

  工部军器局照着试了一下,发现我艹,虽然爆炸威力没什么变化,但杀伤力何止增加了十倍?一枚飞雷炸开,五尺以内的敌人千疮百孔,瞬间失去战斗能力,哪怕穿着盔甲都挡不住。

  而且这法子简单又实惠,用粗瓷即可,甚至比用葫芦还便宜。最关键是量大,想弄十万个葫芦不容易,但弄十万个粗瓷罐,也就是随便找几个小作坊开几窑的事。

  所以现在明军生产的葫芦飞雷,都是老六版的升级加料型了。

  只见接连的爆炸声中,一个个粗瓷罐在日军阵中炸开,爆炸范围虽然不大,却铅子碎屑四溅,所有在爆炸范围内的日军,都被炸成了血葫芦。

  满脸满身扎满了碎屑,疼得在地上疯狂打滚。

  这年代的日本人打仗哪有那么多花样?根本没见过这架势,以为明军用了什么妖法邪术,吓得他们纷纷躲闪后撤,唯恐被那不断落下的‘飞天妖丸’波及到。

  别说日本人,就连日本马也没见过这架势,被爆炸烟雾惊的蹦跳嘶叫。马背上的指挥 -->>